導讀:
虛之病因多種,或外傷酒色,或內傷七情,或傷於飲食疲倦,或嗜欲無度。
酒傷肺,實熱薰蒸,肺陰銷鑠;色傷腎,精室空虛,相火無制;思慮傷心、血液耗傷,火易上炎;勞倦傷脾,火生於內,戕傷真陰;憤怒傷肝,肝火熾升,灼血吐血。
虛之辨識,把握玄機,亦非難事。
顴赤唇紅為陰虛於下,逼陽於上;
口乾燥渴為腎陰不足,飲水自救;
聲音嘶啞,語言難出為腎氣將竭;
氣促喘息,張口抬肩為陰虛肺槁,其無所歸;
喉幹咽痛為真水下虧,虛火上浮;
不寐恍惚為血不養心,神不潛藏;
時時躁煩為陽中無陰,柔不濟剛;
筋急酸痛,易生嗔怒為水虧木燥,肝失所養;
飲食不甘,肌肉漸消為脾元失守、化機日敗;
虛裏跳動,怔忡心慌為氣不歸經;
盜汗有二,有火者陰不能守,無火者陽不能密;
痰多清稀有沫為脾虛不制水,水泛為痰;
骨痛如折為真陰敗竭;
腰脅熱疼為肝腎虛損;
膝下寒冷為命門火衰,真陽無力;
小便淋瀝,黃而澀痛為真陰虧竭,氣不化火;
足心如烙為虛火燥陰,湧泉涸竭;
皮腠寒栗,咳吐涎沫為衛分虛弱;
咳嗽內熱,咯腥涎為營分虧損;
亡血失精為肝腎戮喪;
血結乾咳為鬱結火燔;
飲食衰少、咳嗽泄瀉見於久治後,為藥誤脾胃。
虛證之治以補為先,經雲“虛者補之”,但不可籠統蠻補,首明虛之病位,何臟何腑?
次明虛之性質,先別陰陽,凡精、血、津、營皆屬陰,凡氣、衛皆屬陽。依次定法,皆不遠矣。
虛之治法歸結為八法。
一、補肺養陰法
辨證:適用於肺之氣陰兩虛。
肺體陰而用陽,司呼吸而主皮毛,行津液而溉百脈。久病肺臟受損,肺葉焦萎,布化無權,不能化氣行津,或由陰傷及氣或由氣傷及陰。症見咳嗽短氣,皮毛不密則多汗畏風,少痰或乾咳無痰,甚則痰中帶血。語聲低怯,咽幹少津。
常用藥:西洋參、北沙參、大麥冬、甜杏仁、川貝母、炙兜鈴、白茅根
方解:
西洋參性涼而補,適用於氣陰虛而有火之症,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以此最佳,唯價昂貴,太子參亦可權代,但不及西洋參。
沙參、麥冬清養肺胃之陰而潤燥生津。
甜杏仁潤肺止咳,適用於虛勞喘咳;苦杏仁苦降溫散且具毒性,此時不宜。
川貝母滋潤性強,能潤肺燥,浙貝母苦寒降泄,外感風邪,痰熱鬱肺時宜之。
兜鈴清肅肺及腸熱,止咳平喘。
白茅根偏走血分,善除血分之熱以清熱涼血,痰中帶血者宜之。
二、補益建中法
辨證:適用於脾胃薄弱。
憂鬱飲食勞倦內傷,或先天稟賦不足,體素虛弱而致,症見食後脘腹脹滿,口淡納減,大便稀溏,同時兼有面色萎黃,肢倦乏力,少氣懶言,脈象濡軟。
常用藥:炒黨參、雲茯苓、生白術、清炙甘草、懷山藥、炒扁豆、炒豆芽
方解:
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 、即四君子湯,益氣補中,健脾養胃。
山藥甘平,既補氣,又養陰,且兼澀性,用之可以補脾而止瀉。
扁豆補益作用不及白術、山藥,但不燥不膩,為補脾除濕之良藥。
脾胃虛弱,運化無權,稍食則易脹滿,略加穀芽等以助消導,但味不宜多,量不宜大,否則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三、補衛固表法
辨證:適用於體虛衛陽不固。症見自汗出,惡風,易患感冒。
常用藥:棉芪皮、人參須、炒白術、熟附片、浮小麥、糯稻根、大紅棗
方解:
參、芪、術補氣主將,三藥同用,可增強療效。但固錶帶止汗之功莫如黃芪,用綿芪皮,以皮走皮。
衛氣出於下焦,故用大辛大熱之熟附片,峻補下焦之元陽。浮小麥入心經,止瀉為其所長。
糯稻根固澀以斂汗。紅棗甘緩和中,令藥無偏弊。
四、生津滋液法
辨證:適用於津液不足,內傷燥證。
多因素體陰虛津虧,或老年體弱津虧,或產後津血耗損,或熱病後期津液耗傷,導致胃津虧涸,腸道失調。證見食難入咽,食入難化,甚或食少噎膈,大便幹結,或如羊糞,不易排出。
常用藥:鮮生地、鮮石斛、天花粉、大白芍、大麻仁、肥知母、活蘆根
方解:
鮮生地黃甘寒滋潤,治陰液不足。鮮石斛養胃生津。兩藥鮮用,生津清熱之力更著。
花粉甘酸生津,止渴潤燥。白芍補血斂陰。
麻仁甘平油潤有滑腸之功,兼能補虛。
熱重者,更配知母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蘆根清淡不膩,生津而無斂邪之弊。
五、養營補血法
辨證:
適用於化源不足,肝血失養,或久病耗傷精血,或因失血過多所致,症見頭暈心悸,視物昏花,目眩耳鳴,虛煩失眠,面色少華,唇甲淡白,女子經少淺淡或閉經。
常用藥:制首烏、當歸身、炒白芍、阿膠珠、龍眼肉、菟絲餅、潼沙苑
方解:
首烏補肝腎,益精血,不寒、不燥、不膩。
當歸、白芍補血養營。
阿膠為滋陰補血止血要藥,對於血虛,眩暈,心悸,失眠最宜。
菟絲子、潼沙苑,不燥不膩,滋養肝腎,乙癸同源,欲補肝血,需益腎精。龍眼肉補心脾益氣。
神不守舍,可加柏子仁、酸棗仁。
秦老治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血液病,每用此法,即張景嶽大菟絲子飲之意。
六、滋陰填坎法
辨證:適用於腎精虧涸。
本證為房勞內傷,或久病及腎,或溫病後期熱極傷陰,見腰膝酸軟、足跟痛、遺精、頭暈耳鳴等腎虛症狀,並見五心煩熱、盜汗、咽幹等陰虛症狀。
常用藥:大熟地黃、山萸肉、熟女貞、甘杞子、黑芝麻、炙龜甲、厚杜仲
方解:
熟地黃為補益肝腎之要藥,不僅滋陰養血,且可生精補髓,適用於一切陰虛、血虛、精虧之症。
山萸肉酸溫斂納,滋養精血。
女貞子、枸杞子兼補陰陽,女貞子益陰不膩,枸杞子性平而壯腎。
黑芝麻補益精血。
陰虛熱盛時,用龜甲滋陰清熱。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腎虛腰背疼痛最宜。
七、固攝精關法
辨證:
適用於精關不閉,無夢遺精,滑泄陽痿,甚或見色流精,或尿後流出精液,脈象細弱。
“腎主蟄,封藏之本”,病本在腎,病機為虛勞不能攝固。
與下焦濕火,脈弦、舌黃之夢遺滑精,大相徑庭,不可混同。
常用藥:大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金櫻子、桑螵蛸、煆龍牡、建蓮須
方解:
滋腎填精,固澀收斂並治。
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滋固精關,以實其本。
金櫻子、桑螵蛸、蓮須、煆龍牡一派收斂固攝治其標。
八、溫補下元法
辨證:適用於腎陽虛寒,命火式微。
命門為全身化機之源,命門火衰,症見畏寒,四肢不溫,腰冷酸痛,入冬尤甚,小便頻數不盡,男子陽痿、早洩等。
常用藥:原附塊、別直參、鹿茸片、補骨脂、大熟地黃、益智仁、核桃肉
方解:
以附子補火猛將為君,結合人參,即參附湯。鹿茸鹹溫,補火壯陽。
腎為水火之窟,壯陽滋陰必須兼顧,否則火旺爍陰、精氣更傷。張介賓曰“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補骨脂、熟地黃、益智仁、核桃皆為此而用。
虛證諸法皆用補,如上述別陰陽、辨臟腑,脈絡已清。再簡約,則為溫、涼兩字。
溫者助陽,補氣、補衛、補下元命火;涼者益陰,滋肺、滋胃、滋肝腎之營精;另有固攝,寒熱不顯,但藥性微溫,當屬補陽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