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是3月5日,值太陽到達黃經345°,是交驚蟄,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因在此节气之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惊蛰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即谓此时节已進入仲春,桃花紅、李花白,接著黃鶯也嗚叫,鷹躲起來生育而鳩開始求偶。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養生重點
驚蟄養生應隨著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復蘇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四季的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故養生重在養肝,在保護好肝陽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度耗用,避免肝陽上亢引動內風而誘發和加重高血壓、眩暈、中風等病症。另外,此時外風亦易夾雜溫熱病毒侵襲人體,使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蕁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故需加強預防。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
驚蟄春雷大地蘇,杏紅李白燕始舞。蟄伏昆蟲蘇醒動,華中春耕猶忙碌。陰陽虛疾禦急燥,煩擾神明易發努。重視營養多食菜,心情愉和常走步。
▎起居養生
捂春
驚蟄之後春意愈濃,陽氣升發,寒氣漸微,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還是比較大而且迅速,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我們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此時一些愛美女性總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美麗的雙腿。殊不知隨著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而且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所以“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調整。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也就是這個道理。具體到每日,由於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居家
驚蟄期間降雨仍較多,尤其是南方空氣濕度較大,故應該對居室進行除濕通風,特別是天氣剛剛由寒轉暖的時候,南方各地還會有“回潮”,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更易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若必要時可使用除濕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從而達到抑菌防病的效果。一般上午8時左右氣溫較低,空氣品質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作息
在作息上,驚蟄期間宜遵《黃帝內經》 “夜臥早起”之訓,應順應天地陽氣生發之機,早睡早起。在保證6~8小時睡眠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室外活動,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使自己的身體血液循環加快,氣血運行條暢,從而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這段時間還適合進行一些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卻不宜劇烈運動,否則可能過耗陽氣,使得肝陽偏亢,于養生不利。若遇到天晴花開時,亦可出去踏青、赏花和春遊。
▎情志養生
驚蟄後是為仲春,而春屬木,與肝相應,而“肝主怒”,“過怒傷肝”,所以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以利於肝氣條達。同時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的“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要充分利用、珍惜初春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多付出,多助人,多讚賞,使我們的行動帶來和伴隨著美好的心情,從而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人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飲食養生
驚蟄仲春时节,風木氣盛,此時飲食務必清淡,慎食餅乾、羊肉、燒烤等燥熱、辛辣的食物,以免“引火上身”,導致風火相煽,爆發咽痛咳嗽、哮喘、高血壓、中風等各種外感內傷疾患。應適當吃一些具有溫潤性質的食物,如油菜、韭菜、香菜、紅蘿蔔、茴香、大棗、花生、蜂蜜等,以順應天時。而多食洋蔥、薑、蒜、芹菜這些帶辛味的食物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酸澀食物如柳丁、橘、柚、杏、檸檬、烏梅等則亦不宜多食,以免過斂肝陽生發之氣。
此外,可根據個人體質需要採用以下食療:
1、紅棗山藥小米粥
【原料】紅棗5顆,山藥100克,小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將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將紅棗用清水泡脹、去核,將山藥去皮、切成小塊。然後將準備好的紅棗和山藥塊放入用白砂糖調成的糖水中醃制30分鐘,最後將小米、山藥塊、紅棗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一起熬煮至小米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益氣養陰。
【宜忌】適用於脾胃虛弱而見消瘦,多食則胃脹、噯氣,胃脘隱痛者。濕濁壅盛而見舌苔厚膩者忌用。
2、首烏天麻排骨湯
【原料】制首烏30克,天麻20克,排骨250克,食鹽適量。
【製作】排骨剁塊洗凈,將制首烏、天麻同時入鍋加鹽燉熟,飲湯吃肉。
【功效】補肝陰、平肝陽。
【宜忌】適用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而見眩暈耳鳴、頭痛失眠、視力下降、血壓偏高者;脾腎陽虛而見畏寒腰冷、納少便溏甚至五更腹瀉者不宜食用。
3、百合杞子烏雞湯
【原料】百合15~30克,枸杞子15~30克,烏雞150克,鹽適量。
【製作】把百合掰片洗淨,烏雞剁成小塊,與杞子一起入鍋,放鹽后以大火煮沸,再改為小火慢燉30分鐘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
【宜忌】適用陰血虧虛而見面黃長斑、睡眠不實、月經量少者;凡痰濕壅盛而見納呆腹脹、便溏瀉洩、舌苔厚膩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