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是3月20日,值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是交春分,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因此在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晝夜幾乎相等,而之後陽光直射位置繼續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在氣候上,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等地方外大都已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春分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養生重點
春分時節仍需順從春陽生發之氣,注意保護肝陽和生機,著眼於一個“生”字。按四季的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故養生重在養肝,在保護好肝陽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度耗用,避免肝陽上亢引動內風而誘發和加重高血壓、眩暈、中風等病症。另外,此時外風亦易夾雜溫熱病毒侵襲人體,使流感、過敏性鼻炎、流腦、水痘、帶狀皰疹、蕁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故需加強預防。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
春分晝夜平分色,天寒漸暖不穩妥。春旱無雨水量少,流行感染疾病多。陰陽平衡精神佳,以兼相愛貴為和。足眠量餐調膳食,經常鍛煉享收穫。
起居養生
捂春
春分期間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許多地方仍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故而我們在穿著上要注意隨時增減衣物。此時一些愛美女性總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美麗的雙腿。殊不知隨著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而且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所以“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調整。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也就是這個道理。具體到每日,由於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居家
春分時節南方的降水會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而“倒春寒”后由寒轉暖時,還會有“回潮”,空氣濕度較大,食品甚至衣物都容易受潮霉變,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更易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若必要時可使用除濕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從而達到抑菌防病的效果。一般上午8時左右氣溫較低,空氣品質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作息
在作息上,春分期間宜遵《黃帝內經》 “夜臥早起”之訓,應順應天地陽氣生發之機,早睡早起。在保證6~8小時睡眠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室外活動,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使自己的身體血液循環加快,氣血運行條暢,從而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這段時間還適合進行一些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卻不宜劇烈運動,否則可能過耗陽氣,使得肝陽偏亢,于養生不利。若遇到天晴花開時,亦可出去踏青、赏花和春遊。
情志養生
春屬木,與肝相應,而“肝主怒”,“過怒傷肝”,所以春分期間在精神養生方面,仍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以利於肝氣條達。同時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的“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天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多付出,多助人,多讚賞,使我們的行動帶來和伴隨著美好的心情,從而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人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飲食養生
春分時風木氣盛,飲食務必清淡,慎食餅乾、羊肉、燒烤等燥熱、辛辣的食物,以免“引火上身”,導致風火相煽,爆發咽痛咳嗽、哮喘、高血壓、中風等各種外感內傷疾患。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薑、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而酸澀食物如柳丁、橘、柚、杏、檸檬、烏梅等則亦不宜多食,以免過斂肝陽生發之氣。
此外,可根據個人體質需要採用以下食療:
1、酸棗仁地黃粥
【原料】酸棗仁、生地黃各30克,大米100克。
【製作】酸棗仁、生地黃先加水適量浸泡半小時,后熬湯備用。大米100克,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煮至7成熟,再加入湯劑,繼續煮至黏稠即可。每日食用1次,可分頓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安神。
【宜忌】適用於心腎陰虛,潮熱,盜汗,入眠困難和早醒失眠者,陽虛易腹瀉者忌用。。
2、杜仲腰花
【原料】杜仲12克,豬腎250克,蔥、薑、蒜、花椒、醋、醬油、紹酒、幹澱粉、鹽、白砂糖、植物油、味精各適量。
【製作】杜仲清水煎濃汁50毫升,加澱粉、紹酒、味精、醬油、鹽、白砂糖,兌成芡汁分成三份備用。豬腰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浸人一份芡汁內,蔥、薑、蒜洗淨切段、片待用。炒鍋大火燒熱,倒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放人花椒,待香味出來,投入腰花、蔥、薑、蒜快速炒散加入芡汁,繼續翻炒幾分鐘,加入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勻,起鍋即成。
【功效】壯筋骨、降血壓。
【宜忌】適用腎精不足而見筋骨疼痛、血壓偏高者;痰瘀阻滯而見舌暗苔膩者不宜。
3、百合當歸烏雞湯
【原料】百合15~30克,當歸6克,烏雞150克,鹽適量。
【製作】把百合掰片洗淨,烏雞剁成小塊,與當歸一起入鍋,放鹽后以大火煮沸,再改為小火慢燉30分鐘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
【宜忌】適用陰血虧虛而見面黃長斑、睡眠不實、月經量少者;凡痰濕壅盛而見納呆腹脹、便溏瀉洩、舌苔厚膩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