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多數孩子成為家裡獨苗,眾星捧月,吃穿不愁,但仍有部分孩子營養、發育不達標,其原因就是孩子長期厭食造成,厭食是不少父母犯愁的事情。
我們先來瞭解孩子厭食的成因及應對方法。
(1)營養過剩損傷脾胃:中醫兒科學把孩子生理功能總結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指的是孩子的各個臟器功能是不完善的,尤其表現為肺、脾、腎三髒的不足,有些家長生怕孩子營養不夠,給孩子進食過多食物,或者經常讓孩子吃很多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超過了胃腸道消化能力,時間長了就損傷了孩子的脾胃,當胃腸再也無法完成高負荷的工作時,孩子就出現厭食,甚至嘔吐、腹痛、腹瀉。孩子自身飲食不知自節,作為父母,應懂得“要使小兒安,需得三分饑和寒”,也就是說飲食不能過飽,七分飽是最恰當的。
(2)零食過多:大多零食都是高糖、高熱量食物,加上零食過多的添加劑,使得孩子味蕾長期厚味刺激,對相對清淡的飯菜就失去了興趣,如果兩餐之間給孩子吃了過多的零食,腸胃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到了正餐,無論飯菜多可口,孩子不會有食欲的。且零食還有很多隱患,比如食物裡的添加劑或細菌污染,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零食不應多吃。
(3)神經性厭食:本來吃飯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孩子有時候沒有疾病,偶爾會出現不愛吃飯,問題其實是不大的。但有的家長過分緊張,擔心孩子生長發育落後,威逼利誘強迫孩子吃下規定的食量;還有些家長在吃飯時教育孩子,使孩子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導致食欲下降,失去了享受食物的樂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出現厭食。在吃飯時應安靜環境下專心進食,不可邊吃邊玩,邊看電視,或者邊追邊吃,更不可在吃飯時訓斥教育孩子,或者強迫孩子進食,儘量讓孩子一定時間內進食完畢,超過一定時間收碗筷,等下一餐再進食。
(4)飲食單調:有些父母忙於工作,在食物上花心思少,食品做法品種單一,日久也會出現厭食。所以,媽媽們應在食物色澤、品種、樣式上多花些心思。
(5)疾病影響:比如孩子患肺炎、嘔吐、腹瀉等各種疾病,都會影響食欲,這時家長不應過於苛求孩子進食,也不應過於著急進補,中醫有食複之說,也就是過早不恰當的進補或飲食,會導致疾病復發或加重,其實疾病過後,只需清淡飲食,慢慢調養,孩子胃口會恢復的。
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平時餵養注意避免上述情況,若出現厭食,家長可以採取一下措施:
(1)如果孩子不願意吃,就少吃,尤其不要補充吃零食,這樣可以大大減輕胃腸負擔。
(2)病情輕的孩子,特別是疾病後短期出現厭食的孩子,可用一些媽咪愛等腸道菌群製劑、消化酶等,或者自己煎煮麥芽、山楂、雞內金等口服,多數數日可恢復。
(3)但病情較重,發病時間較長的孩子,就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調理。中醫對該病有較好的療效,可以口服中藥調理,配合針四縫、捏脊、推拿等。
此處家長一定要注意,經過調理後,孩子脾胃功能恢復,胃口大開時,千萬不要過食,過食會再次造成脾胃傷害的。
廣州中醫藥大學·兒科專家·黃鋼花(副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