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改善,心血管病患病率亦呈持續上升的態勢。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中國高血壓患病率為29.6%,由此推斷我國罹患高血壓的人或已達到3.25億之多。因此,加強和完善中醫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理解,為高血壓病的中醫防治開闢新思路、新方法,以提升中醫對高血壓病的療效,已經迫在眉睫。
中醫對高血壓病的認識現狀
傳統中醫一般將高血壓病列入“眩暈”的範疇,認為是情志不遂、年高腎虧、病後體虛、飲食不節和跌撲損傷、瘀血內阻等是其起病根源,而其病機則主要是髓海不足或氣血虧虛而致清竅失養,和風、火、痰、瘀擾亂清竅。故治療上主要從補益氣血、填精益髓、平肝、清火、化痰、活血等這幾方面著手[2]。
筆者以為,因為高血壓病早期多沒有症狀,或者即使有症狀也不一定都會出現眩暈,而眩暈患者亦並非都是高血壓病,所以不能簡單地將中醫對眩暈病的認識和治療方案都搬過來照套到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治療。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機制及中醫治療都有待進一步發掘和完善。
中醫如何看待人體
在談高血壓的發生和形成機制之前,我們應該先談一下中醫對人體的正常生理的認識。
人体正常生理图
如上圖所示,在中醫看來,心、肺屬於上焦,脾、胃處於中焦,而肝、腎則位在下焦。又腎屬水、主藏精;肝屬木、主疏泄;脾胃屬土,主受納和運化水穀;肺屬金,主氣、主宣發肅降而司呼吸;心屬火,主血而通於百脈。當肝把腎中的精氣疏泄生髮起來,就是火——在人身而言,即是相火,即是命門真火。命門真火為我們整個人體和中焦脾胃的運作提供熱量和動力。中焦脾胃將飲食消化後化為水穀精微以氣的形式而升騰到被譽為“華蓋”的肺,肺一方面把多餘的或者無法吸收利用的氣肅降到大腸、膀胱排出體外,一方面將這些水穀之氣的精華與呼吸而得的天地之氣(氧氣)結合一併充入心臟,心臟便將這些精微物質轉化為血,並以血的形態泵出去輸送至百脈,供身體各個部位利用。這就是中醫對人體運轉機制的大體認識。
普通大眾如果仍然覺得難以理解,我們不妨作一譬喻,將腎視為我們家廚房中的煤氣罐,而肝則為煤氣灶,中焦脾胃為高壓鍋,肺為鍋蓋,心為排氣閥(噴氣嘴)。我們身體的不停運轉就好像煤氣不斷輸出,煤氣灶持續燒火,將高壓鍋裡的東西煮熟,乃至燉爛、化而為水、為氣,升騰到鍋蓋,鑽到噴氣嘴,泵出到空氣中的這一過程。
人體的正常生理闡述清楚了,我們才能談病理。病理其實就是生理的反常情況。
血壓升高的三大因素
那麼,高血壓的病理機制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我們要明確,血脈的壓力高於正常,此即高血壓。所以高血壓的病位是在百脈,或者說是血脈。根據圖1和前文對人體生理的描述,我們可以推導,能引起血脈中的壓力變大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在血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有某種作用力在血脈的外部對它施加壓迫,導致脈管通道收縮;二,血脈通道本身變狹窄或是堵塞了;三,血脈本身無病態改變,但來自心臟那邊的泵出力量加大,使得血流量加大加快,從而對血脈的衝擊力變大。
1、外部寒邪入侵收縮脈管
能在外部對血脈施加壓迫、使血脈收縮的是什麼作用力呢?既然這個作用力是從外部施加的,我們當然應該想到是外邪。中醫所說的外邪包括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其中,能對身體和血脈施加壓迫、導致組織收縮的,唯有寒邪。寒主收引,它不僅對人體、對血脈,乃至於對萬事萬物都有一股收縮、壓緊的力量——比如水遇寒則冷凝而為冰,比如電線在冬天寒冷時會收縮得更緊。其實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即已有言:“寒令脈緊。”緊,即有緊束、收緊之意。寒邪對血脈的壓迫收縮作用還可通過實際案例予以驗證。筆者曾遇到一病例,患者屬老年,既往即有高血壓,卻于隆冬季節遊冬泳,結果在游泳中血壓升高而發生腦溢血,這跟其在大寒的環境下人體的血脈受寒邪收束有極大關係。
2、痰濁瘀血阻塞脈道
血脈本身變狹窄或堵塞,其實相當於西醫所謂動脈斑塊形成、動靜脈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問題是,血脈本身為什麼會變狹窄甚至堵塞了?也有兩種情況:其一,進入血脈中的血液裡帶有機體組織無法吸收利用的廢物;其二,進入血脈中的血液中並沒有夾雜廢物,可是其所帶來的營養相對超出了肢體組織的需求,或者說血液循環帶來的營養物質是正常範圍的,可是由於人身機體的活動量不夠,消耗的物質能量遠小於血液循環帶來的營養能量,於是就造成營養物質的浪費,它們長期堆積在血脈管腔中,便形成中醫所謂的“痰濁”,假以時日便成為斑塊附著于脈管壁,造成血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一旦脫落就變成血栓。於是又形成了中醫所謂的“瘀血證”。
在此衍生出一個問題,即血液中為何會有廢物?根據前文所述中醫對人體的正常生理的認識,我們不難看出,血液中假如要有廢物,只能來自於肺和脾胃。肺主呼吸,而眾所周知,隨著各種環境污染的加重,現在的天地之氣並不純淨,隨著氧氣一起由肺吸入人體的往往還有一些具有毒性的細微物質(如近年因北方霧霾天氣而引起普遍關注的PM2.5)——呼為毒氣亦不為過。這些毒氣吸進肺中可以直接進入心臟,參與血液的合成與輸送循環,當它們到達血脈,而肌體無法吸收運用,便形成廢物堆積在脈管中。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假使脾胃功能出現問題,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無法正常氣化,或者氣化後卻胃不降濁而脾不升清,清濁不分,濁氣上逆,於是從中焦脾胃這裡生成眾多的廢物甚至毒物就隨著正常的營養物質一起被輸送到肺、心,然後便進入血脈,使廢物在血脈中逐漸淤積,形成痰濕或瘀血證候。
進一步衍生的問題是脾胃功能為何會出現異常?首先我們要考慮脾胃本身可能出現的病變,如因飲食不節而導致的中陽受損、濕阻中焦等等;其次是下焦命火對脾胃正常運轉的影響。下焦命火的這個火力大小由主管疏泄的肝掌控,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取決於腎中精氣的盛虛——就好比煤氣爐上的火,其大小主要由灶台的開關調節掌控,可是最終得以煤氣罐中的煤氣儲存量為基礎,假使煤氣罐中的煤氣沒有了,灶台的開關開得再大也沒有用。所以,腎中精氣虧虛,肝無以疏泄,命火自然衰微,人體的根本熱力不足,中陽也就跟著虛衰,脾胃功能亦就隨之下降。另外,肝臟若是疏泄、生發太過,命火過亢,此時過亢的命火其實就是所謂的“肝火(過極)”,會導致木克土——就像灶台的開關將火調的太大,直接把上面的高壓鍋烘烤到乾焦甚至乾裂了——輕者可致脾胃的功能受損,重者脾胃消化系統可出現器質性病變如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等。
其實這已涉及到血壓升高的第三個原因。
3、肝火過亢
肝臟疏泄生發太過,肝火過極,不但可影響到脾胃,更可使心臟愈加亢奮,致使泵入血脈中的血流量更大,進而使血脈管腔內的壓力升高。這即是高血壓的病理機制的第三個方面。通常人們看到高血壓,就只想到是心臟泵血量加大、加快,只想到是心臟太過亢奮,但忽略了心臟的泵血的力量來自中焦脾胃,而中焦脾胃的力量又源於下焦命火,下焦命火又掌控於肝的疏泄而根植於腎中精氣。所以血脈的壓力增高往往並非屬於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只是假像——心火為君火,“君火以明”,有如明燈,是起照亮作用,主管我們的神明神智的,如果過亢就一定會出現神智不清,如狂證等即是。所以造成心臟過度泵血、造成血壓升高的真正原因應該是肝火過極。所以無論是中西醫,都強調高血壓的患者不能生氣惱怒——一旦發怒,即是“動肝火”,從中焦脾胃到肺再到心,整個人身氣血運化就會加劇,心臟泵血就會加快,血壓便隨之而升高。
尚需指出的是,正如前文所說,命火掌控於肝的疏泄而根植於腎中精氣,倘若長期反復的“動肝火”,會導致腎中精氣的過度消耗,所以在高血壓病中後期,許多患者精氣虧虛的證候就逐漸顯露出來了。腎精一虛,命根已無以涵養,整個人體的根基都已動搖、變淺,這時候往往容易發生中風,而且往往病情甚重,再難以逆轉。
結論
①寒邪的侵襲、血脈內存在瘀毒痰濁和肝火過極是導致高血壓的三大主因。
②血脈內的瘀毒痰濁是外界大氣污染、缺乏運動、飲食不節、命火虛衰、肝火過極等多種因素長期累積而成的惡果。
③脾胃功能下降是導致和加重血脈瘀滯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的間接病因。寒邪內侵、肝火過極在使血壓升高的同時又損傷脾胃功能,從而加重血脈中的痰瘀阻滯,進一步使血壓升得更高,使高血壓的病因病機錯綜復雜。
④高血壓後期,因為長期的肝火過亢消耗了大量腎中精氣,加之脾胃功能一損再損,會出現腎精虧虛、命火衰微、脾陽不足等先後天俱虛的大虛證候;卻又同時夾雜著血脈瘀滯、寒邪束脈的大實之證,使治療進入攻補兩難的境地,若病情惡化,將難以逆轉。
推論
①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必須抓住其發病的三大主因,注重審證求因,分別予以散寒解肌、活血祛痰和疏肝降火。
②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同樣需要患者改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加強鍛煉、條暢情志等配合措施。
③中醫治療高血壓病務必重視顧護和增強脾胃功能,及時重視對腎中精氣的調補。
④高血壓病發現的越早,中醫治療介入的越早,其療效越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DB/OL].http://news.medlive.cn/heart/info-progress/show-61875.html.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97~300.
和樂中醫 梁萬雨(中醫師、臨床中醫碩士)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