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7月7日到7月22日為小暑,小暑是夏季第五個節氣。曆書中曰:“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養生重“心靜”,養陽氣防中暑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的到來標誌著高溫、高熱、高濕的天氣的開始,氣候炎熱,人易出汗,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易生濕困,易中暑。“汗為心之液”,夏天為排汗之季節,但也要防過汗傷“心”。小暑人體之陽氣較為旺盛,此時應護陽養陽。此時節,濕度高,脾易為濕所困,且人們居則空調,食則冷飲,易傷陽,導致腹痛、腹瀉等脾胃濕寒之疾。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
小暑少動心平和,游泳瑜珈太極歌,苦瓜果蔬粥湯品,規律休眠情緒穩,夏練三伏百步走,避暑勝地好旅遊。
起居養生
衣著勿赤膊,起居要定時: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順應四時變化,定時就寢,按時起床,而夏季晝長夜短,夜間睡眠時間少,午睡是對晚上睡眠的補充。起居定時能避免氣候對睡眠的影響。
忌“久坐木料”:小暑節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木料看上去幹,日照後會散發潮氣。坐久可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
宜“動少靜多”: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勞逸結合。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運動“消暑、小強度”:堅持散步,健身又減壓,散步掌握好步速,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走到微微出汗要休息。還可游泳防暑,幫助身體更快散熱,防治頸椎、腰椎疾病,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情志養生:小暑時節炎熱,人易煩躁不安,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靜”。小暑時節據自身狀況練習瑜伽,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幫助舒緩煩躁情緒。
飲食養生
小暑時節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綠豆百合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同樣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的功效。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也有人把小暑適宜的食物概括為“三花三葉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三葉”是指荷葉、淡竹葉和薄荷葉,適合沖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豆”是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中醫稱之為“夏季滅火器”,能清熱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食療
苦瓜瘦肉湯
【材料】鮮苦瓜250克,瘦豬肉100克。
【做法】苦瓜去瓤切塊,豬肉切片,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煮湯,煮熟後加適量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明目解暑,適宜於暑熱煩渴、暑癤、熱痱過多、眼結膜炎等症。
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蓮子粥
【材料】蓮子20克,大米適量。
【做法】將20克蓮子加入粳米熬制。
【功效】去熱解煩、安神養心、健脾益胃。
老冬瓜鮮荷葉煲老鴨
【材料】老冬瓜1000克、鮮荷葉1/4-1/3片,土茯苓、赤小豆各50克,老鴨半隻,豬瘦肉50克,生薑4片。
【做法】將湯料洗淨,老冬瓜連皮、籽切為厚塊;鮮荷葉切塊、稍浸泡;土茯苓、赤小豆浸泡;老鴨宰洗淨,去髒雜和尾部,切塊,與豬瘦肉、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本湯有消暑清熱、去濕利水、滋陰補益之功,是暑熱水濕交錯時的家庭靚湯。
炒綠豆芽
【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適量。
【做法】豆芽洗淨水淋幹,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翻炒數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適量。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淨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後加食鹽,炒數分鐘後,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