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即發燒)是最常見的兒科病症之一,很多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就慌了神,病急亂投醫,甚至胡亂用藥,這樣有時候可能會對小兒的健康成長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以下幾點注意事項是作為家長應該知道的:
1、低熱者不必急於退熱
小兒的自身免疫系統是隨著身體的成長發育而不斷增強和完善的,每次感冒發燒都是對其自身免疫系統的一次實戰練兵,只要不是高燒(體溫超過了38.5º),就可以不必急著給退燒藥,可以僅予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拭手足心等處理,甚至只要多給他喝點溫開水就可以憑他的自愈能力緩解過來,這樣他的免疫力就會不斷提升,身體會更健康。反之,若每每低燒即給退燒藥,等於幫孩子自廢武功,使得以後一旦小病便要依賴藥物對抗,孩子體質肯定偏弱。
2、切忌只給退熱藥
見熱退熱是一般人的想法。小兒高熱達38.5º以上的,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發熱,再根據病因從根本上治療,而非簡單的對症用藥,否則有可能會掩蓋患兒的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3、不宜過度依賴抗生素
生活中常常見到不少家長一遇到小孩子發燒就立即趕去診所或醫院讓其打吊瓶,而打吊瓶往往就是靜脈輸入抗生素。效果雖快,卻很容易症情反復。因為抗生素只是暫時將感染的細菌殺死,于患兒本身的體質無增強作用,藥效一過體內的細菌容易死灰復燃或者重新感染,且這時抗生素常常已經由於細菌的耐藥性而失去效用。從中醫角度看,抗生素屬於寒涼之品,若濫用抗生素,患兒陽氣受損,體質反而會每況愈下。
4、中(成)藥退熱須辨證
因為中醫知識普及的缺失,許多家長以為只要有清熱或標註有退燒作用的中藥和中成藥就可以隨便給發燒的孩子吃,這是違背中醫科學的。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同樣是發熱,可能是熱毒壅盛,也可能是風寒束表,甚或可能是痰食積滯而致的,清熱藥只適用於第一種證型,用于其他證型就無效甚至有反作用了。所以在選擇使用中(成)藥的時候,最好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