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爛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 - 王英武(主任醫師、教授)
發布日期:2014-08-17 瀏覽次數:247
李某某 男 32歲
初診時間:2014年04月20日
主訴:反復脘腹部疼痛、腹瀉3年餘。
現病史:患者約3年前因食生冷、辛辣食物後導致脘腹部疼痛、腹瀉,解稀爛樣便,5-6次/日,于廣州某醫院胃鏡、腸鏡檢查提示:慢性糜爛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運用中西藥治療2年余(用藥不詳),效果欠佳,反復發作。于2014年4月20日至和樂中醫門診部要求中醫治療,目前症狀:腹痛腹脹,泛酸、呃逆、燒心,飲食稍不慎則腹痛腹瀉加重,疲倦乏力,納差,大便每日5-6次,小便正常。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沉緩
診斷:胃痛、泄瀉
證型:脾失健運,濕濁內蘊
治則:健脾和胃,芳香化濁
處方:七味白朮散加味
藿香 木香 炒白朮 炙甘草
砂仁 白芨 浙貝母 葛根
黨參 茯苓 山藥 炒薏苡仁
海螵蛸
五付,六碗水煎取兩碗,早晚飯後服,忌食辛辣、油炸、油膩、生冷食物,戒酒。
二診時間:2014年4月25日
患者服藥后腹脹減輕,疲倦乏力如前,納眠可。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證型:脾失健運,濕濁內蘊
治則:健脾和胃,芳香化濁
處方:
藿香 木香 太子參 炙甘草
砂仁 白芨 浙貝母 生薑
葛根 炒白朮 茯苓 山藥
炒薏米 海螵蛸 蓮子
十五付,六碗水煎取兩碗,早晚飯後服。
三診時間:2014年5月15日
服上方,腹瀉發作較前減少,食慾可,餐後后仍覺腹脹不適,胸脅悶痛。
舌脈:舌淡苔白,脈弦數
證型:肝胃不和,胃氣不降
治則:疏肝和胃
處方:
柴胡 香附 陳皮 炙甘草
砂仁 浙貝母 炒薏米 炒枳殼
川芎 炒白芍 牡丹皮 白芨
海螵蛸 瓦楞子 青皮
七付藥,七碗水煎取三碗,三餐飯後服。
四診時間:2014年5月23日
服上方后腹脹減輕,胃納佳,胸脅疼痛減輕,大便稀,2-3次/日。
舌脈:舌淡苔白,脈弦數
證型:肝胃不和,胃氣不降
治則:疏肝和胃
處方:
柴胡 香附 陳皮 炙甘草
砂仁 炒薏米 黃連 吳茱萸
川芎 炒白芍 牡丹皮 白芨
瓦楞子 炒枳殼 浙貝母 海螵蛸
十三付藥,六碗水煎取兩碗,早晚飯後服。
五診時間:2014年6月15日
患者服上方后胃痛腹脹腹瀉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但近日來患者因出差飲食不規律,再次出現腹瀉,解稀爛樣便,裡急後重,肛門灼熱感,2-3次/日,无腹痛。
舌脈:舌淡苔薄白,脈弦數
證型:濕熱內蘊
治則:清熱利濕,芳香化濁
處方:
藿香 法半夏 豬苓 淡豆豉
白豆蔻 砂仁 厚樸 茯苓
澤瀉 苦杏仁 炒薏米 葛根
黃芩 黃連 甘草
七付藥,七碗水煎去三碗,三餐飯後服。
六診時間:2014年6月24日
服上方后腹瀉緩解,無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大便軟成形,1-2次/日,納眠佳。
舌脈:舌淡苔白,脈弦數
證型:濕熱內蘊
治則:清熱利濕,芳香化濁
處方:
藿香 法半夏 豬苓 澤瀉
白豆蔻 砂仁 瓦楞子 海螵蛸
厚樸 茯苓 淡豆豉 苦杏仁
炒薏米 白芨 浙貝母 葛根
黃芩 黃連 甘草
十五付藥,六碗水煎去兩碗,早晚飯後服。
回訪服上方后,腹瀉緩解,至今未曾發作,無腹痛腹脹,胃納佳,睡眠可,大便偏稀,1-2次/日,小便正常。
按語:患者本屬脾胃之運化功能失常,不能正常運化水谷精微,脾胃之氣不行,則濕濁內蘊,加之飲食不規律,嗜食辛辣、油膩、油炸之品,更招損脾胃之氣,脾升胃降之氣機受損,故飲食入胃,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則易致腹痛腹脹,脾不健運,水谷無以生化,水濕下泄則成腹瀉之症。故以健脾和胃,芳香化濁為主要治療原則,在隨症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