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簡介
發布日期:2014-08-08 瀏覽次數:
明•汪機在《外科理例》序中提出:“外科者,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於內,知乎內,以求乎外,其如視諸掌乎。”說明中醫外科是治理所有能在人體外見到的病變,然而除了重視外治法,同時亦強調“治外必本諸內”,實行內外兼治是中醫外科的主要治療特色。
發展至今,現在實際運用中醫外科處理的疾病多半爲皮膚問題,包括癰、疽、瘡、風、疔、疥、癬、斑、疹等,常見的病有:濕疹、異位性皮炎、過敏性皮炎、荨麻疹、皮膚瘙癢症、主婦手、黃褐斑、癬、痤瘡、玫瑰痤瘡、銀屑病、白癜風、脂溢性脫發、斑禿,乳房疾病歸類于婦科,泌尿男性疾病歸類于男科,外傷性疾病歸類于骨傷科,而瘿、癌、瘤、肛門直腸疾病,已不再用毒性較重的外用藥,可單純內服中藥或有需要時應接受西醫外科手術治療。
外治法是運用藥物和手術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外用的藥物通過皮膚和粘膜的局部吸收,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運用時一樣需要進行辨證論治,對不同的證候,采用不同的藥物、劑型和治療方法。
現在的外用中藥,主要是在皮膚發揮保護作用或透皮吸收,達到局部治療作用,以下是一些和樂中醫外科常用的療法:
(1)塗抹:在患處均勻地用軟膏劑、水劑或酊劑塗一薄層。如治療熱瘡的四黃膏或潤膚止癢的紫雲膏。
(2)撒布:將藥粉均勻地撒布于患處,用敷料紗布固定,如珍珠散,適用于有輕微滲出,不宜使用軟膏劑的病變。
(3)調敷:用適當的液體(如茶水、白酒、食醋、食用植物油等)將外用散劑調制成糊狀或將草藥搗爛,敷布于患處,用敷料紗布包紮,如骨傷外敷藥。
(4)熱烘:在病變部位塗藥後,再加熱烘,通過熱力的作用,使局部氣血流暢,腠理開疏,加強藥物滲入。
(5)浸漬:是把藥物煎湯淋洗患處,使瘡口潔淨,適用于患處膿水淋漓或腐肉不脫,皮膚病瘙癢、脫屑、紅腫疼痛等。
(6)外洗:是把藥物加入手工皂,可每天使用,又可減低一般清潔用品對患處的刺激,尤其適用手部皮膚病變及慢性皮膚病。